《擬行路難·其四》翻譯及注釋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譯文: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樣,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
注釋:“瀉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瀉,傾,倒。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譯文: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譯文:喝點酒來寬慰自己,歌唱《行路難》,歌唱聲因舉杯飲酒而中斷。
注釋:“舉杯”句:這句是說《行路難》的歌唱因飲酒而中斷。舉杯斷絕歌路難:因要飲酒而中斷了《行路難》的歌唱。斷絕:停止。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譯文: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說什么。
注釋:吞聲:聲將發又止。從“吞聲”、“躑躅”、“不敢”見出所憂不是細致的事。躑躅:徘徊不前。
鮑照簡介
唐代·鮑照的簡介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漢族,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包括今江蘇漣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于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 ? 鮑照的詩(23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