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丈命玉澗僧畫金華三洞為圖障壽母玉澗有詩
[宋代]:金履祥
金華高哉幾千丈,翠壁重巒不可上。
上下飛潛靈液通,朝暮煙云姿萬狀。
我聞玄女蟠金鼎,至今遺粒猶可餉。
又聞仙姑駕銀鹿,至今瑤田印層嶂。
金華本是東南奇,未數劍門天下壯。
有時笙簫響青云,猶疑幢節迎仙仗。
自古長生端有術,飄飖群仙尚無恙。
只今洞天雙龍飛,何處華表聲清喨。
誰將此山真面目,盡收奇偉歸圖障。
居然岡阜北堂前,未須屣履勤敖放。
金華高哉幾千丈,翠壁重巒不可上。
上下飛潛靈液通,朝暮煙雲姿萬狀。
我聞玄女蟠金鼎,至今遺粒猶可餉。
又聞仙姑駕銀鹿,至今瑤田印層嶂。
金華本是東南奇,未數劍門天下壯。
有時笙簫響青雲,猶疑幢節迎仙仗。
自古長生端有術,飄飖群仙尚無恙。
隻今洞天雙龍飛,何處華表聲清喨。
誰將此山真面目,盡收奇偉歸圖障。
居然岡阜北堂前,未須屣履勤敖放。
唐代·金履祥的簡介
(1232—1303)宋元間婺州蘭溪人,字吉父。少有經世志,博覽群書。及壯,知向濂、洛之學,事同郡王柏,從登何基之門,專治朱熹之學。咸淳七年,襄樊圍急,建言由海道攻燕,所言經過地方、洋面等,悉與后來元朝海運路線相符。德祐初,起為史館編校,不就。宋亡,隱金華山中,訓迪后學。晚居仁山下,學者稱仁山先生。卒謚文安。有《大學疏義》、《論語集注考證》、《通鑒前編》和《仁山集》等。
...〔
? 金履祥的詩(81篇) 〕
明代:
陳慧嶪
雀舫翩翩發大江,江干瑞靄曉行幢。文章似錦裳堪補,意氣如虹鼎并扛。
萬里浪頭鰲駕六,五云天際鳳飛雙。與君共挾芙蓉鍔,一掃群英力盡降。
雀舫翩翩發大江,江幹瑞靄曉行幢。文章似錦裳堪補,意氣如虹鼎并扛。
萬裡浪頭鰲駕六,五雲天際鳳飛雙。與君共挾芙蓉鍔,一掃群英力盡降。
:
戴梓
瓜藤墻外接陂陀,薜荔為居面碧波。一卷正當風里讀,蓼花秋浦下漁歌。
瓜藤牆外接陂陀,薜荔為居面碧波。一卷正當風裡讀,蓼花秋浦下漁歌。
:
陶式玉
地老天荒行路難,塵羈初解怯憑闌。故人嗚咽探詩卷,弱女嚶咿傍晬盤。
姓氏與誰投白社,湖山從此著黃冠。蟲沙觸磕公休論,且為斯文勉一餐。
地老天荒行路難,塵羈初解怯憑闌。故人嗚咽探詩卷,弱女嚶咿傍晬盤。
姓氏與誰投白社,湖山從此著黃冠。蟲沙觸磕公休論,且為斯文勉一餐。
明代:
王弘誨
逸興看中圣,高談接上賢。鶯聲嬌出谷,鶴舞媚窺筵。
饌出庖人細,歡逢知己偏。相忘賓主意,臨別幾回旋。
逸興看中聖,高談接上賢。鶯聲嬌出谷,鶴舞媚窺筵。
饌出庖人細,歡逢知己偏。相忘賓主意,臨別幾回旋。
清代:
林材
春明錦繡杏花天,十里香風阡陌連。昨夜雨聲鳴落葉,曉來蓑笠滿桑田。
春明錦繡杏花天,十裡香風阡陌連。昨夜雨聲鳴落葉,曉來蓑笠滿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