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登樓望南江入始興郡路》鑒賞
原文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檻一長眺,津途多遠情。
思來江山外,望盡煙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來颯衰鬢,孰云飄華纓。
櫪馬苦踡跼,籠禽念遐征。
歲陰向晼晚,日夕空屏營。
物生貴得性,身累由近名。
內顧覺今是,追嘆何時平。
賞析
辭官是一種令人無奈和回味的經歷。詩人此時寫的詩,其名稱中有“秋”、“晚”等凄涼的詞語,詩的前兩句也有積水和霜降等寒涼的意象。這些為詩定下了憂傷的調子。
第三、四句,詩人提到“津途多遠情”,其含義有二:一是作者馬上就回到家,對家鄉有思念盼望之情;二是回望過去經歷,有些不舍,留下深情。第五六句,作者借景物描寫,隱喻為官的經歷:“江山之外,看盡煙云”。第七、八句,描寫很多的事情詩人都無力解決,慨嘆一生勞苦不息而不見成功。第九、十句,寫詩人在涼風中,年老而疏白的鬢發飄揚,有人稱贊張九齡做了貴官,而張九齡卻不以為然。他認為自己是被拴在槽上受束縛的馬,無法行動,又像籠中的鳥,沒有自由卻向往遠游行,而此時年紀老了,個人卻只剩下莫名的彷徨。
末四句,詩人認為,做人做事一定要依據事物本來的情性,身心十分勞累的原因是追求功名。詩人醒悟以往的經歷,有很多做錯的事,又肯定了辭官的做法。詩人當前關心的是何時天下太平。從詩句中可以見到:詩人仍然關心天下大事。
詩人能從秀麗山川中看到更深邃的精神內涵,拋卻了赤裸裸的實用性、功利性的目光。
張九齡簡介
唐代·張九齡的簡介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