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漁者》鑒賞
原文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浦浦風一和:浦江風)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淮河漁民生活的七絕詩歌,短短七言二十八個字便展示了一幅垂釣風情畫。此詩情理兼備,意境高雅,一幅自然和諧、閑適安逸的垂釣圖表現了漁者生活的樂趣。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江浦風。”描述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漁父,以船為屋,以水為家,終日逐水而居,整年出沒于江河水面,飄泊不定,飽受江風吹襲,為衣食而奔波勞苦。其中“白頭波上白頭翁”連用兩個“白頭”,是為了強調老漁父如此年紀尚飄泊打魚,透露出作者的哀嘆之意。寫漁人之“漁”,表現了漁者搏擊風浪的雄姿,灑脫、利落。“家逐船移江浦風”寫漁人之“歸”,對于漁人而言,家就是船,船就是家,故注一“逐”字,有一種隨遇而安、自由自在的意味。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這兩句生活氣息濃郁,但于其中也隱隱透出一縷清苦的況味,漁人終日以漁為業,吃到魚也并非易事。其中“一尺鱸魚新釣得”寫漁人之“獲”,“新釣得”三字完全是一種樂而悠哉的口吻,其洋洋自得的神情漾然紙上。“兒孫吹火荻花中。”寫漁者的天倫之“樂”,優美的自然環境烘托了人物怡然的心情。尤其是一個“吹”字,富有野趣,開人心懷,那裊裊升騰的青白色炊煙,那瑟瑟曳動的紫色獲花,再加上嘻嘻哈哈、嘰嘰喳喳的稚言稚語,和著直往鼻孔里鉆的魚香,較為安定的王朝周邊地區構成了一個醉煞人心的境界。
鄭谷簡介
唐代·鄭谷的簡介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