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洛陽愁絕》翻譯及注釋
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終日行人恣攀折,橋下水流嗚咽。
譯文:當我辭別洛陽的時候,春暮的景色更使我傷心欲絕,楊花柳絮飄舞著如漫天飛雪。遠行的人天天折走柳枝,橋下的流水時時都在嗚咽,唱不完送別的悲歌。
注釋:洛陽:最早為東周都城,此后后漢、西晉、北魏、隋等朝均建都于此。唐時為東都。恣攀折:任意攀折。恣,一作“爭”。
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斷腸。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
譯文:上馬時朋友爭勸送別的酒。我最怕那南浦的鶯啼,聲聲都是斷腸的歌喉。燕趙兒郎也傷愁,揮不盡千行淚,又回頭。
注釋:離觴:餞別之酒。南浦:南面的水邊。后常用稱送別之地。平原年少:泛指貴族子弟,這里指遠行的人。平原,古地名,戰國時趙邑,即今山東省平原縣。
溫庭筠簡介
唐代·溫庭筠的簡介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 溫庭筠的詩(34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