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翻譯及注釋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譯文:我有著深深思念的人,卻相隔在遠遠的異鄉。
注釋:鄉:家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譯文:我有所感懷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譯文:故鄉遙遠無法回去,我沒有一天不遙望它。
注釋:瞻望:往遠處或高處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譯文:內心痛苦萬分卻無處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注釋:夕:日落的時候:夕陽。夕照。朝夕相處。無夕:日日夜夜。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譯文: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無望,孤獨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覺。
注釋:殘燈:不好的事。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仗茫嚎瘴?。
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譯文:秋天尚未來臨,卻已風雨紛紛。
注釋:曉:到來,來臨。正:此時。蒼蒼:紛紛。
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譯文:不曾學過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記曾經的過往!
注釋:頭陀:苦行僧。安:怎么。
白居易簡介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 白居易的詩(258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