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
詞語解釋
地圖[ dì tú ]
⒈ ?按一定比例運用符號、顏色、文字注記等描繪顯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區域、社會經濟狀況的圖。
例而秦武陽奉地圖匣。——《戰國策·燕策》
英map;
引證解釋
⒈ ?指地理位置、形勢。
引《管子·七法》:“故兵也者,審於地圖,謀十官。”
尹知章 注:“地圖,謂敵國險易之形,軍之部置。”
唐 楊衡 《送人流雷州》詩:“地圖經 大庾,水驛過 長沙。”
明 許承欽 《雁門關》詩:“秦 月秋鳴鏑, 并 人夜控弦。地圖經百戰,山勢鎖三邊。”
⒉ ?古指描摹土地山川等地理形勢的圖。今稱說明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現象分布情況的圖,上面標著符號和文字,一般都著上顏色。按,地圖之學,我國自古重之。 《史記》、《漢書》明言輿地圖者甚多; 晉 裴秀 自制《禹貢地域圖》十八篇; 唐 李吉甫 《元和郡縣圖志》以當時四十七節鎮為標準,每鎮篇首皆有圖,但俱佚不存。現存最古的地圖有1974年 長沙 馬王堆 三號 漢 墓出土的帛繪地圖二幅,其次為現存 西安 碑林之 劉豫 阜昌 七年刻石的《華夷圖》與《禹跡圖》。
引《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
鄭玄 注:“説地圖九州形勢山川所宜。”
《戰國策·趙策二》:“臣竊以天下地圖案之,諸侯之地,五倍於 秦。”
《史記·刺客列傳》:“誠得 樊將軍 首與 燕督亢 之地圖,奉獻 秦王,秦王 必説見臣。”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上命取地圖視之。”
陸定一 《老山界》:“我們決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 瑤 山,地圖上叫 越城嶺,土名叫 老山界。”
國語辭典
地圖[ dì tú ]
⒈ ?說明地表自然景觀和人文現象分布情況的圖形。圖上標有符號、文字等,或著以顏色。
引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
例如:「軍事戰略地圖」、「中華民國地圖」、「世界地圖」。
最近近義詞查詢:
愁腸百結的近義詞(chóu cháng bǎi jié)
暗號的近義詞(àn hào)
紅塵的近義詞(hóng chén)
分析的近義詞(fēn xī)
終身的近義詞(zhōng shēn)
順便的近義詞(shùn biàn)
容貌的近義詞(róng mào)
國賊的近義詞(guó zéi)
質地的近義詞(zhì dì)
清楚的近義詞(qīng chǔ)
分別的近義詞(fēn bié)
動亂的近義詞(dòng luàn)
踏踏實實的近義詞(tà tà shí shí)
傻里傻氣的近義詞(shǎ lǐ shǎ qì)
密切的近義詞(mì qiè)
河邊的近義詞(hé biān)
盲目的近義詞(máng mù)
特別的近義詞(tè bié)
能力的近義詞(néng lì)
合股的近義詞(hé gǔ)
黑壓壓的近義詞(hēi yā yā)
加入的近義詞(jiā rù)
損壞的近義詞(sǔn huài)
打動的近義詞(dǎ dòng)
局面的近義詞(jú mià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