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
詞語(yǔ)解釋
古董[ gǔ dǒng ]
⒈ ?為人所珍視的古代器物。也作“骨董”
例四邊都掛名人書畫并奇異古董玩器之物。——《水滸傳》六十六回。
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后事如何”。——《拿來主義》
英antique; curio;
⒉ ?稱不合時(shí)代潮流、思想固執(zhí)的人。
例死不開竅的老古董。
英old fogey;
引證解釋
⒈ ?珍貴罕見的古物。
引元 秦簡(jiǎn)夫 《東堂老》第一折:“可早十年光景,把那家緣過活金銀珠翠,古董翫器……典盡賣絶,都使得無了也。”
《水滸傳》第六六回:“四邊都掛名人書畫,并奇異古董玩器之物。”
清 黃鈞宰 《金壺遯墨·姜少汀》:“杭 人 姜少汀 者,販賣古董於 蘇州。”
魯迅 《偽自由書·逃的辯護(hù)》:“但我們想一想罷:不是連語(yǔ)言歷史研究所里沒有性命的古董都在搬家了么?”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案上放著筆墨畫硯,磁器古董,都極其古雅而精致。”
⒉ ?謂希奇少見。
引王統(tǒng)照 《銀龍集·刀柄》:“說起來真有點(diǎn)古董。原來是替……催餉的副官要人。”
⒊ ?比喻過時(shí)的事物、迂腐守舊的人。
引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古董先生誰似我,非玉非銅,滿面包漿裹。”
巴金 《家》三:“說到英文,讀了這幾年……總是那些老古董。”
李劼人 《天魔舞》第九章:“偏我們先生是個(gè)古董,硬不肯。”
國(guó)語(yǔ)辭典
古董[ gǔ dǒng ]
⒈ ?古代遺留下來,具有古文化參考價(jià)值的器物。也作「骨董」。
引《紅樓夢(mèng)·第七回》:「原來這周瑞的女婿 便是雨村的好友冷子興,近因賣古董,和人打官司,故教女人來討情分。」
近古玩
⒉ ?比喻不合時(shí)代潮流,頑固守舊的人。
引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出》:「古董先生誰似我?非玉非銅,滿面包漿裹。」
英語(yǔ)curio, antique
德語(yǔ)Altertum (S)?, veralten (V)?
法語(yǔ)antiquités, bibelot
相關(guān)成語(yǔ)
- zhǐ yì旨義
- tián zhǒng田種
- fā láo sāo發(fā)牢騷
- shuò shì碩士
- yì xíng義刑
- yuán lù原路
- lǎo nián老年
- zhān shè瞻涉
- xué zǐ學(xué)子
- zhèng zōng正宗
- zhù mù lǐ注目禮
- lěng jìng冷靜
- zhèng zhuàn正傳
- chéng dān承擔(dān)
- lǎo mìng老命
- nèi mìng fù內(nèi)命婦
- huī shǒu揮手
- jiào xué dà gāng教學(xué)大綱
- yuè mù悅目
- huì zhàn會(huì)戰(zhàn)
- yùn bǎi pì運(yùn)百甓
- shēn tǐ lì xíng身體力行
- chū shēn出身
- mù tàn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