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是我國特定歷史時期中西文化融合的交匯點,因此產生了燦爛輝煌的敦煌古代文化和民俗文化,其中墓葬文化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位于敦煌市城東六公里處的佛爺廟灣西晉畫像磚墓是敦煌漢唐文化的一個縮影。現在已挖掘面世的三座墓為西晉至東晉時期的墓葬,其中一座的明確紀年為年號,為東晉咸和4年公元3建興17年,是東晉時期涼的29年。西晉是一個矛盾異常突出,變革空前急劇的年代華夏大地沒有形成穩定的中央集權,而是軍閥割據,風煙四起;但處于西部邊陲的敦煌卻未受中央集權更迭的影響,保持了人民的休養生息與經濟的相對繁華。西晉畫像磚墓的內容則是這一時期敦煌人民社會經濟及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的一個側面。敦煌畫像磚墓與嘉峪關、酒泉的不同點是:其一:前者以墓葬照墻為施畫區域兼及內室,而后者以墓室四壁為施畫區域;其二是前者以神龕靈獸及歷史故事為主,而后者以生活和生產的場景為主。他們的共同點是二者均飾以復雜的仿木構彩繪磚雕,以象征高塢深堡的莊園門闕。從磚畫的內容可以看出,當時的民間繪畫的技藝以達到相當純熟和普及,也反映出敦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各種宗教文化的影響而非常的活躍。這也為佛教文化的發展與敦煌莫高窟的產生創造了條件。通過下面的參觀,一塊塊古樸的畫像磚,將把您帶到遙遠的天國,讓您親身感受一下古代敦煌民俗藝術的神奇與魅力。
- 景點介紹
景點推薦
-
佛爺廟灣西晉畫像磚墓
敦煌,是我國特定歷史時期中西文化融合的交匯點,因此產生了燦爛輝煌的敦煌古代文化和民俗文化,其中墓葬文化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位于敦煌市城東六公里處的佛爺廟灣西晉畫像磚墓是敦煌漢唐文化的一個縮影。現在已挖掘面世的三座墓為西晉至東晉時期的墓葬...
-
烽火臺遺址
中國漢代長城關隘及障塞烽燧(烽火臺)遺址。 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北境。基本知識 烽火臺又稱烽燧,俗稱烽堠、煙墩。因燒煙常用狼糞,也名狼煙臺,古時用于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系古代重要軍事防御設施,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臺臺相連,傳遞...
-
大法幢寺
大法幢寺位于肅州城北二公里處討賴河畔北崖梧桐灣,占地一百一十于畝,寺院坐北向南,依崖傍水,祁連雪峰盡收眼底。周遍林木蔥郁,流水潺潺,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氣象萬千。大法幢寺原名救生寺,又因寺內有一座古鐘樓,所以俗名又稱鐘樓寺(原址在今酒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