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路街道位于楊浦區東南部。東、南隔黃浦江與浦東新區的金楊社區、滬東新村社區相望;西界隆昌路與寧武路與大橋街道毗連。北沿周家嘴路和海安路與長白新村、延吉新村街道相鄰,面積4.5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在隆昌路515號。
地境原為瀕江農村,河流有屏風浜、周塘浜、姚長浜。自然村最早為明萬歷年間的沈家橋,清初則有施家宅等。之后又有顧家宅、周家嘴、周家宅等12座村落。同治十一年(1872年),公共租界工部局沿淞浦土塘越境修筑楊樹浦路。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地境南部劃為公共租界。宣統三年至民國16年(1911~1927年),相繼筑成定海路、平涼路等9條道路。華界筑成軍工路。民國4~23年浚浦局吹泥填土,筑成周家嘴島(今復興島)。這是全市唯一的人工島。民國16年島的左側浚成運河,同時修造定海橋,溝通島內外。
光緒十二年,始建增裕面粉廠。民國10~25年,陸繼建有公大紗廠、裕豐紗廠、祥生制革廠、大中華造船機器廠、密豐絨線廠、怡和啤酒廠以及亞細亞火油公司和東區污水處理廠等。
民國12~24年始建住宅。裕豐紗廠、公大紗廠建造工房6.39萬平方米。民國24年建成裕康里。平涼路以北住房仍是棚戶簡屋。
民國26年抗戰前夕,楊樹浦路通行電車。工廠集中在平涼路以南,倉棧均在今復興島。平涼路北除少量自然村外,仍是大片農田和三個大水潭——白洋淀。
抗戰期間,街道所在區域民生蕭條。
解放后,工業迅速發展。自1950年起,梅林罐頭食品廠遷入,新華無線電廠在原基礎上擴建。復興島上的上海海洋漁業公司,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海洋捕魚基地,擴建上海漁輪廠、上海魚品廠。中華造船廠已發展為全國九大船廠之一。全境紡織業共有紗綻30余萬枚、織機4442臺。復興島上還有倉庫14家。
1952年,上海水產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南校區和上海海洋大學軍工路小區)遷來。1957~1958年,新建3所中學、3所小學、1所街道醫院。復興島公園建成對外開放。
1979年,白洋淀建成體育場,創辦青少年業余足球學校,成為全市最大的足球訓練基地。1980年擴建定海劇場,1989年擴建楊浦區精神病防治醫院。
進入新世紀,隨著黃浦江兩岸開發的深入,街道內江路以東地區被劃入復興島開發區域,平涼路以南區域則是東外灘的組成部分,楊樹浦路沿線的楊樹浦發電廠、上棉十七廠等區域即將轉型為濱江創意、休閑區域,尤其復興島將發展成為集旅游、休閑、會展于一體的亮點。
隨著立體交通設施的建設,中環線高架南北貫通街道全境,軍工路隧道連接浦西、浦東,三橫三縱主干道周家嘴路沿街道北部橫貫東西,即將建設的周家嘴路隧道將成為連接浦江兩岸的又一通途,地鐵12號線沿長陽路貫通街道全境,境內有隆昌路站、內江路站和復興島站3個站點。另外,復興島定海橋堍設輪站,可通往浦東慶寧寺
- 地名介紹
地名推薦
-
徐匯區
徐匯區位于上海市中心區的西南部。東經120.26度,北緯31.12度。東以瑞金南路、陜西南路與盧灣區比鄰;并瀕臨黃浦江,與浦東新區隔江相望;西南以虹梅路、朱梅路、老滬閔路和華涇鎮關港村,與閔行區分界;北以長樂路、華山路、興國路、...
-
華埠鎮
華埠鎮(HuabuZhen)開化縣轄鎮。1950年設華埠鎮,1961年改公社,1980年復改鎮。位于縣城西南,距縣城中心15.2公里。面積105.4平方公里,人口2.4萬。205國道和17省道于此縱橫交錯。轄華喜、華陽、昌谷、華東、華民、爐...
-
浦市鎮
浦市鎮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東南部,由原浦市鎮、原浦陽鄉、原長坪鄉、原李家田鄉一部分合并而成,為瀘溪縣轄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鄉鎮。...
-
鐸山鎮
鐸山鎮,隸屬于湖南省婁底市冷水江市,是1996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的建制鎮,地處冷水江、漣源、新邵三縣市交界地,交通便利,省道S312線橫貫東西,毗鄰邵陽北高鐵站15公里,區位優勢明顯。轄20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面積52.29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46804人(2017年)。現有9家煤礦,響蓮集團、瑞泰硅質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地面骨干企業;千畝以上葡萄、楊梅、油茶、黃柏、金銀花等產業基地10余個,系全省新農村建設首批整體推進鎮。已成功申報進入湖南省旅游業“十三五”發展規劃100個特色旅游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