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域的成語
有關域的成語
有關域的成語共收錄9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不分畛域 | 畛域:界限。不分界限、范圍。也比喻不分彼此。 | 《清史稿 包世臣傳》:“世臣擬多裁鹽官,堆留運司之錢糧,場大使督皂戶,不分畛域,仿現行鐵硝之例,聽商販領本地官印照,赴場繳課買鹽。” |
絕域異方 | 絕域:極遠的地方。極遠的異域他鄉。 | 宋·蘇軾《御試制科策一道》:“朝廷置靈武于度內,幾百年矣,議者以為絕域異方,曾不敢近,而況于取之乎!” |
遐方絕域 | 指邊遠偏僻的地區。 | 宋·李清照《<金石錄>后序》:“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
大同境域 | 大同:所有地方都這樣。古代指人人為公的理想社會,現指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 | 西漢·戴圣《禮記·禮運》:“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
殊方異域 | 殊方:遠方。異域:異邦、外國,指遠方或國外。 |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羯若鞠傗國》:“風教遐被,德澤遠治,殊方異域,慕化稱臣。” |
殊方絕域 | 指極遠的地方。 | 唐·呂溫《地志圖序》:“名山大川,隨顧奔走;殊方絕域,舉意而到。” |
異域殊方 | 極遠的異域他鄉。 | 明·王守仁《痊旅文》:“連峰際天合飛鳥不通,游子懷鄉兮莫知西東;莫知西東兮維無則同,異域殊方兮環海之中。” |
阽危之域 | 阽危:危險;域:境地。危險的境地。 | 南朝·齊·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故能出人于阽危之域,躋俗于仁壽之地。” |
絕域殊方 | 絕域:極遠的地方;殊方:他鄉。極遠的異域他鄉。 | 《晉書·裴秀傳》:“故雖有峻山巨海之隔,絕域殊方之迥,登降詭曲之因,皆可得舉而定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