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是內陸山國,面積147181平方公里,位于喜馬拉雅山中段南麓,北臨中國,西、南、東三面與印度接壤,國境線全長2400公里。尼泊爾境內山巒重疊,境內多高峰,珠穆朗瑪峰位于中尼邊界上。全國分北部高山、中部溫帶和南部亞熱帶三個氣候區,地勢北高南低,相對高度差之大為世界所罕見,大部分屬丘陵地帶。東、西、北三面群山環繞,因此尼泊爾自古有“山國”之稱。
尼泊爾概況
尼泊爾是一個內陸山國,位于喜馬拉雅山中段南麓,北臨中國,西、南、東三面與印度接壤。尼泊爾境內山巒重疊,珠穆朗瑪峰(尼稱薩加瑪塔峰)位于中尼邊界上。全國分北部高山、中部溫帶和南部亞熱帶三個氣候區。北部冷季最低氣溫為-41℃,南部夏季最高氣溫為45℃。地勢北高南低,相對高度差之大為世界所罕見。大部分屬丘陵地帶,海拔1千米以上的土地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東、西、北三面群山環繞,因此尼泊爾自古有“山國”之稱。河流多而湍急,大都發源于我國西藏,向南注入印度恒河。由于地形復雜,全國氣候各地不一。全國分北部高山、中部溫帶和南部亞熱帶三個氣候區。北部冷季最低氣溫為-41℃,南部夏季最高氣溫為45℃。在全國同一時間里,當南部平原上酷熱異常的時候,首都加德滿都和帕克拉谷地里,則是百花吐艷,春意盎然,而北部山區卻是雪花飛舞的寒冬。
公元前6世紀建立王朝。1769年廓爾喀王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征服馬拉王朝三個公國,統一了尼泊爾。建立了沙阿王朝,延續至今。1814年英國入侵,尼泊爾被迫割讓大片領土給英屬印度,外交受英監督。1846年至1950年,拉納家族依靠英國人的支持奪取軍政大權,并獲世襲首相的地位,使國王成為傀儡。1923年,英承認尼泊爾獨立。1950年11月,尼泊爾大會黨等發起反拉納的斗爭,結束了拉納的統治,并實行君主立憲制。1959年2月馬亨德拉頒布尼泊爾第一部憲法。1962年頒布新憲法。1972年比蘭德拉國王即位。1990年4月16日,比蘭德拉國王解散全國評議會,同年11月頒布第三部憲法,實行君主立憲的多黨制。
國旗:尼泊爾的國旗是世界上唯一三角形的國旗。一個世紀前尼泊爾就出現過這種三角旗,后來兩面三角旗連在一起,就成為今天尼泊爾國旗的式樣。由上小下大、上下相疊的兩個三角形組成,旗面為紅色,旗邊為藍色。紅色是國花紅杜鵑的顏色,藍色代表和平。上面的三角形旗中是白色彎月、星圖案,代表皇室;下面三角形旗中的白色太陽圖案來自拉納家族的標志。太陽和月亮圖案也代表尼泊爾人民祈盼國家象日月一樣長存的美好愿望。兩個旗角表示喜馬拉雅山脈的兩個山峰。
尼泊爾共有人口2642萬人(2006年7月統計)。尼泊爾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全國有拉伊、林布、蘇努瓦爾、達芒、馬嘉爾、古隆、謝爾巴、尼瓦爾、塔魯等30多個民族。86.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是世界上唯一以印度教為國教的國家。7.8%信奉佛教,3.8%信奉伊斯蘭教,信奉其他宗教人口占2.2%。尼泊爾語為國語,上層社會通用英語。
尼泊爾為農業國,80%的人口以農業為主,經濟落后,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主要農作物有稻谷、玉米、小麥,經濟作物主要是甘蔗、油料、煙草等。自然資源有銅、鐵、鋁、鋅、磷、鈷、石英、硫磺、褐煤、云母、大理石、石灰石、菱鎂礦、木材等。均只得到少量開采。水力資源豐富, 水電蘊藏量為8300萬千瓦。尼泊爾工業基礎薄弱,規模較小,機械化水平低,發展緩慢。主要有制糖、紡織、皮革制鞋、食品加工等。還有一些農村手工業和手工藝制造業。宜人的氣候、秀美的自然風光,使尼泊爾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尼泊爾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此外,尼境內還有200多座6000至8000米的山峰是爬山愛好者的向往之地,尼泊爾豐富的文化和宗教遺產、精美的古典建筑可供印度教和佛教徒朝圣,它還有14個國家野生動植物保護公園,可供旅游者徒步旅游和狩獵旅游,1995年到尼泊爾的旅游者達3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