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ì píng
注音ㄓˋ ㄆ一ㄥˊ
⒈ ?治國平天下。語本《禮記·大學(xué)》:“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⒉ ?謂政治清明,社會安定。
⒊ ?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績。
⒈ ?治國平天下。
引語本《禮記·大學(xu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之三:“太子異日有天下之責(zé)者也。但得青宮讀書,辨古今興亡,識人才邪正,足以治平耳矣。”
⒉ ?謂政治清明,社會安定。
引《晏子春秋·諫上七》:“故明所愛而賢良眾,明所惡而邪僻滅,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宋 蘇軾 《晁錯論》:“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清 薛福成 《籌洋芻議·變法》:“自 唐 虞 訖 夏、商、周,最稱治平。”
⒊ ?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績。
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孝文皇帝 初立,聞 河南 守 吳公 治平為天下第一。”
清 李漁 《奈何天·隱妒》:“自齠齔之年,出來應(yīng)試,早登甲第之先;從學(xué)仕之日,出去臨民,便擢治平之最。”
⒈ ?治國平天下。
引語本《禮記·大學(xué)》:「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⒉ ?國家安和。
引《漢書·卷八六·王嘉傳》:「記人之功,忽于小過,以致治平。」
⒊ ?宋朝英宗的年號(西元1064~1067)?。
1.得北宋之地,將河?xùn)|路分析為二,河?xùn)|北路治太原府,河?xùn)|南路治平陽府;改京東東路、西路為山東東路、西路,山東行政區(qū)雛形從此確定。
2.、“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理從容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妙語連珠,文采飛揚。
3.能知已之長短,便可明察萬象,能明察萬象,便可以進退自如,內(nèi)心通透有自知之明,便可以去齊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