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uǎn yá xiāng cuò
注音ㄑㄨㄢˇ 一ㄚˊ ㄒ一ㄤ ㄘㄨㄛˋ
成語(yǔ)解釋
犬牙相錯(cuò)
繁體犬牙相錯(cuò)
⒈ ?謂地界相接如犬牙交錯(cuò)。
⒉ ?猶犬牙相制。
⒈ ?謂地界相接如犬牙交錯(cuò)。
引《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諸侯王自以骨肉至親,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cuò)者,為盤石宗也。”
顏師古 注:“錯(cuò),雜也。言其地相交雜。”
《三國(guó)志·吳志·諸葛恪傳》:“又弟所在,與賊犬牙相錯(cuò)。”
清 馮桂芬 《江蘇減賦記》:“猶詳言 蘇 常 犬牙相錯(cuò),天時(shí)地利人事,無(wú)一不同,而賦額二倍,為不平不均之尤。”
⒉ ?猶犬牙相制。
引《明史·廣西土司傳二·思恩》:“於是擇地 荒田 建新郡,割 武緣 止戈 二里益之;又議割 上林 三里,而移 鳳化縣 治於其處。蓋寓犬牙相錯(cuò)之意。”
⒈ ?指地界交接,形勢(shì)如同狗牙,雖參差而相互牽制。也用來泛指各種因素互相牽連,錯(cuò)綜復(fù)雜的局勢(shì)。也作「犬牙交錯(cuò)」、「犬牙差互」。
引《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傳》:「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cuò)者,為盤石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