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ēng tiáo
注音ㄈㄥ ㄊ一ㄠˊ
繁體封條
詞性名詞
⒈ ?封閉門戶或器物的蓋了章的紙條。
英strip of paper used for sealing;
⒈ ?粘貼在門戶或器物上的字條,表示封閉、封存或沒收,以防私自開啟和動用。
引《平妖傳》第七回:“把佛堂前門鎖斷,貼下兩層封條。”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附記編行堂集事》:“觀察詢所藏何物。僧曰:‘自 康熙 年間至今,本寺更一住持,即加一封條,所藏何物實未悉。’”
陳祖芬 《祖國高于一切》:“家被無理查封了。家具、地毯、車庫,一切都貼上了封條。”
⒈ ?封閉房屋或器物的簽條。
引《儒林外史·第一〇回》:「兩公子走過船來,看見貼著『翰林院』的封條。」
《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誰知門已鎖了,貼上一張正堂的封條,進去不得。」
1.停靠多瑙河邊境城市久爾久時,鐵路工人發現一節車皮車門上的封條損毀,車門虛掩,隨后發現車皮內4箱、總計64枚彈頭不翼而飛。
2.春姑娘走到了野外的小河邊,小河便撕去了白色的封條,小魚小蝦在河里快樂的玩耍,河里的水活潑起來了,正在歌唱春天,歌唱大自然。小河不再孤獨,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3.一名俄羅斯官員撕開貼在艙體上的紅色封條,第一名疲勞,臉色蒼白的機員,回到了真實的世界。
4.但門前兩道醒目的白色封條卻將這雕欄畫棟無情封禁,門口亦有數名玄衣帶甲的侍衛把守。
5.停靠多瑙河邊境城市久爾久時,鐵路工人發現一節車皮車門上的封條損毀,車門虛掩,隨后發現車皮內4箱、總計64枚彈頭不翼而飛。
6.春姑娘走到了野外的小河邊,小河便撕去了白色的封條,小魚小蝦在河里快樂的玩耍,河里的水活潑起來了,正在歌唱春天,歌唱大自然。小河不再孤獨,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