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鐸

詞語解釋
司鐸[ sī duó ]
⒈ ?謂掌管文教。相傳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搖木鐸以聚眾,故稱。
⒉ ?古代軍中負責擊鉦鐸以傳令的人。
⒊ ?春秋魯國宮名。
⒋ ?天主教神父的正式品位職稱。也稱司祭。譯自拉丁文Sacerdotes(單數作Sacerdos)。中國天主教最初音譯“撒責爾鐸德”,簡稱“鐸德”,后來用儒家關于“施政教時振木鐸”的說法,改為“司鐸”。
引證解釋
⒈ ?謂掌管文教。相傳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搖木鐸以聚眾,故稱。
引清 孫枝蔚 《汪舟次赴贛榆教諭任因賦寄懷》詩之二:“學官繇延聘,事曾聞 元 季。當時司鐸者,往往居大位。”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趙屏山》:“道光 庚子, 趙 在 臨海縣 幕,余時司鐸郡學,過從頻數,投分甚深。”
⒉ ?古代軍中負責擊鉦鐸以傳令的人。
引《文選·張衡<東京賦>》:“戈矛若林,牙旗繽紛,迄于 上林,結徒為營,次和樹表,司鐸授鉦,坐作進退,節以軍聲。”
薛綜 注:“司,主也。鉦鐸所以為軍節。”
呂延濟 注:“鉦鐸所以節進退。言司主者,授人使擊發也。”
⒊ ?春秋 魯國 宮名。
引《左傳·哀公三年》:“五月辛卯,司鐸火。”
杜預 注:“司鐸,宮名。”
《孔子家語·辨物》:“孔子 在 陳,陳侯 就之燕游焉。行路之人云:‘ 魯 司鐸災及宗廟。’以告 孔子。”
⒋ ?天主教神父的正式品位職稱。也稱司祭。譯自拉丁文Sacerdotes(單數作Sacerdos)。中國天主教最初音譯“撒責爾鐸德”,簡稱“鐸德”,后來用儒家關于“施政教時振木鐸”的說法,改為“司鐸”。
國語辭典
司鐸[ sī duó ]
⒈ ?古代宣揚教化、頒布政令時擊鐸警眾,故稱主持教化的人為「司鐸」。
引《文選·張衡·東京賦》:「次和樹表,司鐸授鉦。」
⒉ ?對天主教東正教神職人員的尊稱。
⒊ ?魯國宮殿的名稱。
引《左傳·哀公三年》:「夏五月辛卯,司鐸火。」
⒋ ?復姓。周時有司鐸射,為魯國大夫。
分字解釋
※ "司鐸"的意思解釋、司鐸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法令四十二:若有主教、或司鐸、或執事將時間浪費在擲骰子、或醉酒上,他應被停職或免去其神職。
相關詞語
- fān sī藩司
- sī fǎ司法
- sī jī司機
- sī kōng tú司空圖
- dào huì sī道會司
- sī mǎ司馬
- àng sī盎司
- zhèng zhèn duó鄭振鐸
- sī fǎ jī guān司法機關
- tǔ sī土司
- pài lì sī派力司
- gōng sī公司
- xiàn sī憲司
- sì sī四司
- jì sī祭司
- gǔ quán gōng sī股權公司
- bǎo xiǎn gōng sī保險公司
- yóu sī郵司
- bái yún sī白云司
- sī jì司計
- sī nán chē司南車
- sī huì司會
- sī yí司儀
- sī lìng司令
- yīn sī陰司
- sī zhǎng司掌
- sān sī shǐ三司使
- sī cāng司倉
- sī xíng司刑
- zǎi sī宰司
- shǎo sī mìng少司命
- sī kōng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