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

詞語解釋
三友[ sān yǒu ]
⒈ ?《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謂益友和損友各有三。后多以指益友。
⒉ ?謂以三種事物為友。指琴、酒、詩。
⒊ ?謂以三種事物為友。指月、梅、杖。
⒋ ?謂以三種事物為友。指松、竹、梅。俗稱歲寒三友。
⒌ ?謂以三種事物為友。指梅、竹、石。
⒍ ?指本身與其他二物共為三友。
引證解釋
⒈ ?謂益友和損友各有三。后多以指益友。
引《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唐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詩序:“戲謔而逢規誡,指諷而見師表,益過三友,豈易得哉?”
宋 秦觀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詩:“投閒數訪之,可得三友益。”
明 楊慎 《送謝子佩》詩:“益者來三友,同心得二人。”
⒉ ?謂以三種事物為友。指琴、酒、詩。
引唐 白居易 《北窗三友》詩:“欣然得三友,三友者為誰?琴罷輒舉酒,酒罷輒吟詩。”
⒊ ?謂以三種事物為友。指月、梅、杖。
引宋 陸游 《梅花》詩:“江上梅花吐,山頭霜月明,摩挲古藤杖,三友可同盟。”
⒋ ?謂以三種事物為友。指松、竹、梅。俗稱歲寒三友。
引宋 辛棄疾 《念奴嬌·贈妓善作墨梅》詞:“松篁佳韻,倩君添作三友。”
清 朱耷 《題三友圖》詩序:“三友,歲寒梅、竹、松也。”
⒌ ?謂以三種事物為友。指梅、竹、石。
引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梅竹石三友》:“今人但知松、竹、梅為三友,莫知梅、竹、石之為三友也。”
⒍ ?指本身與其他二物共為三友。
引宋 陸游 《長歌行》:“灶突無煙今又慣,龜蟬與我成三友。”
宋 陸游 《題庵壁》詩:“身并猿鶴為三友,家託煙波作四鄰。”
宋 陸游 《感昔》詩:“身琴腰劍成三友,出 蜀 歸 吳 歷百城。”
國語辭典
三友[ sān yǒu ]
⒈ ?三種朋友。
引《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⒉ ?琴、酒、詩。
引唐·白居易〈北窗三友〉詩:「欣然得三友,三友者為誰?琴罷輒舉酒,酒罷輒吟詩。」
⒊ ?松、竹、梅。
例如:「歲寒三友」。
分字解釋
※ "三友"的意思解釋、三友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梅花是歲寒三友之一,不僅是因為它在冬天傲然開放,更因為它堅韌不拔的精神。
2.竹子的生命力很強。山巖上、亂石旁,都有它的身影。即使在凜冽的寒冬,竹子都生機勃勃、翠色欲滴。所以,它和松樹、臘梅被人們稱為歲寒三友。
3.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4.梅花是歲寒三友之一,不僅是因為它在冬天傲然開放,更因為它堅韌不拔的精神。
5.梅花是歲寒三友之一,不僅是因為它在冬天傲然開放,更因為它堅韌不拔的精神。
6., 不遠處,有一片竹林,竹子蒼翠挺拔,風吹得竹林嘩嘩作響,我想起了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是歲寒三友之一,在這冬天里,我感受到生命的堅韌與頑強。
7.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諒(誠信)、友多聞(見多識廣),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慣走邪道)、友善柔(過份優柔寡斷或和顏悅色騙人)、友便佞(心懷鬼胎。諂媚),損矣。孔子
8.松樹不僅是“老壽星”,而且還很好看呢!如北京北海團城有一株800年生的古松,傳說曾被清乾隆封為“遮陰侯”;泰山“五大夫松”傳說是秦始皇登山在此避雨而被封以官爵的。中國人民把松樹作為堅定、貞潔、長壽的象征。松、竹、梅世稱“歲寒三友”,喻不畏逆境、戰勝困難的堅韌精神。
9.竹子,四君子之一,是君子之花,有著超凡不俗的品格。“歲寒三友”,竹子又在其中。每當秋風拂去,寒冬將至時,竹子,依然青翠不驚寒。這,是一種樸素的美。
10.梅花是歲寒三友之一,不僅是因為它在冬天傲然開放,更因為它堅韌不拔的精神。
相關詞語
- sān sān zhì三三制
- sān mù三木
- sān zhì三至
- péng yǒu朋友
- sān bǎi三百
- sān shēn diàn三身殿
- èr sān二三
- yǒu hǎo友好
- sān shēn三身
- sān guó yǎn yì三國演義
- shì yǒu勢友
- jù yuè sān bǎi距躍三百
- sān nián bì三年碧
- nián yǒu年友
- sān fāng三方
- sān mín zhǔ yì三民主義
- sān guó三國
- sān jié三節
- shí yǒu石友
- yǒu zhí友執
- sān bǎi qián三百錢
- sān lǐ wù三里霧
- shí yǒu十友
- sān sè jǐn三色堇
- sān zhèng三正
- pīn mìng sān láng拼命三郎
- shì yǒu士友
- yī èr sān一二三
- sān sè三色
- sān cì三次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三三兩兩
- sān gū三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