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沖之臣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謂忠勇之臣。
出處《漢書·王尊傳》:“刺譏不憚將相,誅惡不避豪強,誅不制之賊,解國家之憂,功著職修,威信不廢,誠國家爪牙之吏,折沖之臣。”
例子斛律明月,齊朝折沖之臣,無罪被誅,將士解體,周人始有吞齊之志。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
基礎信息
拼音shé chōng zhī chén
注音ㄕㄜˊ ㄔㄨㄥ ㄓ ㄔㄣˊ
繁體摺衝之臣
感情折沖之臣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滿紙空言(意思解釋)
- 奔走相告(意思解釋)
- 好說歹說(意思解釋)
- 舉世混濁(意思解釋)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意思解釋)
- 言而無信(意思解釋)
- 謙受益,滿招損(意思解釋)
- 空口無憑(意思解釋)
- 心急如焚(意思解釋)
- 雨散風流(意思解釋)
- 夷為平地(意思解釋)
- 魚死網破(意思解釋)
- 命與仇謀(意思解釋)
- 將寡兵微(意思解釋)
- 塵外孤標(意思解釋)
- 令人滿意(意思解釋)
- 牛刀小試(意思解釋)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釋)
- 將功折罪(意思解釋)
- 東施效顰(意思解釋)
- 牛郎織女(意思解釋)
- 時不我待(意思解釋)
- 閑情逸趣(意思解釋)
- 善善惡惡(意思解釋)
- 白云蒼狗(意思解釋)
- 不合時宜(意思解釋)
- 妙語連珠(意思解釋)
- 意料之外(意思解釋)
※ 折沖之臣的意思解釋、折沖之臣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莫衷一是 | 莫:不;還是;衷:折衷;斷定;是:對。指不知哪個正確。形容各種意見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
和風細雨 | 溫和的風和細小的雨。本指自然現象;現多指用和緩的態度和方式處理問題。 |
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遠大。 |
繁文縟節 | 文;節:舊時指禮節;縟:繁重。繁瑣過多的禮節、儀式。也指繁瑣多余的事項或手續。 |
止沸益薪 | 謂本欲止水沸騰,卻反而在鍋下加柴。喻所做與本來愿望相反。 |
東扶西倒 | 從這邊扶起,卻又倒向那邊。比喻顧此失彼。也形容壞習氣太多,糾正了這一點,那一點又冒頭了。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這里指官服。脫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辭官還鄉。 |
讜言直聲 | 讜言:公正的言論;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氣壯的言論。 |
將寡兵微 | 寡:少;兵:士兵;微:衰敗。兵少將少。形容兵力薄弱。 |
珠玉之論 | 形容精辟的言論,卓越的見解。 |
離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見 |
卑鄙齷齪 | 齷齪:骯臟。品行惡劣下流。 |
輕重緩急 | 緩:慢;不急。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 |
認賊作父 | 把壞人當作父親;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 |
雞口牛后 | 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
竹籃打水一場空 | 比喻費了力沒有效果。 |
走過場 | 形容辦事只在形式上過一下,卻不實干。 |
揮戈反日 | 揮舞兵器,趕回太陽。比喻排除困難,扭轉危局。 |
雞毛蒜皮 | 比喻無關緊要的小事或毫無價值的東西。 |
顧影自憐 | 看著影子;自己憐惜自己。原形容孤獨失意;現有自我欣賞的意思。 |
牛頭不對馬嘴 |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
息兵罷戰 | 兵:打仗。停止或結束戰爭。 |
為所欲為 | 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為:做。 |
英雄所見略同 | 所見:所見到的,指見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見解基本相同同。這是對意見相同的雙方表示贊美的話。 |
遠近馳名 | 在相當大范圍內都是很有名的。 |
獨占鰲頭 | 鰲:傳說中的大海龜、海鱉。舊時皇宮的殿門前臺階中間刻有飛龍及巨鰲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見新考中的狀元、榜眼等人。狀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飛龍巨鰲浮雕的頭部。原指科舉考試中了狀元。現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
適得其反 | 恰恰得到相反的結果。形容結果正好與希望相反。 |
得天獨厚 | 天:天生;自然的;獨:獨特;厚:優厚。得到天然的特別優厚的待遇。形容所處的自然環境或具備的客觀條件特別好。也指人的際遇、天賦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