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邪從正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謂拋棄邪行,歸向正道。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為后帝伐魏詔》:“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
基礎信息
拼音qì xié cóng zhèng
注音ㄑ一ˋ ㄒ一ㄝˊ ㄘㄨㄥˊ ㄓㄥˋ
繁體棄邪従正
感情棄邪從正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歸向正道。
近義詞棄邪歸正
英語mend one's ways(turn over a new leaf)
字義分解
展開閱讀全文 ∨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功虧一簣(意思解釋)
- 杯蛇幻影(意思解釋)
- 南轅北轍(意思解釋)
- 皮開肉綻(意思解釋)
- 驚心動魄(意思解釋)
- 路無拾遺(意思解釋)
- 作亂犯上(意思解釋)
- 夷為平地(意思解釋)
- 難上加難(意思解釋)
- 孝子賢孫(意思解釋)
- 指手劃腳(意思解釋)
- 討價還價(意思解釋)
- 龍爭虎斗(意思解釋)
- 定國安邦(意思解釋)
- 忙不擇價(意思解釋)
- 知往鑒今(意思解釋)
- 孜孜不倦(意思解釋)
- 起死回生(意思解釋)
- 胡支扯葉(意思解釋)
- 千家萬戶(意思解釋)
- 無影無蹤(意思解釋)
- 駕輕就熟(意思解釋)
- 伸手不見五指(意思解釋)
- 暴露無遺(意思解釋)
- 豁然開朗(意思解釋)
- 孤注一擲(意思解釋)
- 湖海飄零(意思解釋)
- 翼翼飛鸞(意思解釋)
※ 棄邪從正的意思解釋、棄邪從正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同病相憐 | 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憐:憐惜。 |
多多益善 |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厭其多。 |
易子而教 | 易:交換。交換孩子進行教育。 |
心灰意冷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
處實效功 | 處:辦理。效:效驗,效果。功:功績,成效。處理事情從實際出發,講究功效。 |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 |
爭先恐后 | 爭著向前;唯恐落后。 |
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遠大。 |
皮開肉綻 | 綻:裂開。皮肉都裂開。形容被毆打得傷勢極重。 |
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蒙騙人。 |
化鴟為鳳 | 比喻能以德化民,變惡為善。鴟,貓頭鷹,古人以為兇鳥。語本《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 |
萬馬奔騰 | 像無數匹馬奔跑跳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奔騰:跳躍著奔跑。 |
有權有勢 | 勢:地位和權力。既有權力,又有地位。 |
永垂不朽 | 朽:磨滅。指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永遠不會磨滅。” |
燕雀安知鴻鵠志 | 鴻鵠:天鵝。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繚亂,心神迷亂。 |
不置可否 |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 |
指手劃腳 | 用手指;用腳劃。形容說話時用手腳示意;也比喻瞎指揮;亂加評論指責。 |
陽春白雪 | 陽春;白雪: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后來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
眾建賢才 | 建:建樹;賢才:優秀的人才。選用眾多優秀的人才。 |
文治武功 | 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滿園春色 | 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
離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見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計自己的能力。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短壽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汗馬功勞 | 汗馬:戰馬奔馳出汗。指將士立下戰功。后指對事業的辛勤貢獻。 |
密鑼緊鼓 | 鑼聲緊,鼓點密。戲曲開臺前的一陣節奏急促的鑼鼓。比喻為配合某人的上臺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氣氛、聲勢。 |
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氣或認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