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印懸牌的成語故事

拼音guà yìn xuán pái
基本解釋懸:掛。高掛官印、告牌(舊時官府用以喻示下級或百姓的告示牌)。指擔任官職。
出處元·關漢卿《裴度還帶》:“那其間日轉千階,喜笑迎腮,掛印懸牌。”
暫未找到成語掛印懸牌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掛印懸牌)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疾如旋踵 | 唐·馮用之《機論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興一亡,疾如旋踵,為國家者可不務乎?”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 |
不折不扣 |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墓生活!” |
形神不全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刻骨銘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
夫唱婦隨 | 《關尹子 三極》:“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隨。” |
今來古往 | 唐·崔玨《道林寺》詩:“今來古往人滿地,勞生未了歸丘墟。”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冠絕一時 | 《晉書·劉聰載記》:“十王習擊刺,猿臂善射,彎弓三百斤,膂力驍捷,冠絕一時。” |
路無拾遺 | 《孔子家語·相魯》:“孔子初仕為中都宰,中都魯邑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涂、路無拾遺、器不雕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