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的成語故事

拼音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基本解釋雷聲來得非??欤B捂耳朵都來不及。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
出處《晉書 石勒載記上》:“出其不意,直沖末抷帳,敵必震惶,計不及設,所謂迅雷不及掩耳。”
迅雷不及掩耳的典故
東漢末年,曹操進攻黃河流域的馬超和韓遂,把馬超打敗。馬超要求割地求和,曹操不答應,占領渭口后修筑工事后,表面答應議和,暗中養精蓄銳,接著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勢向馬超突然襲擊,將絲毫沒有防范的馬超打得大敗而逃。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迅雷不及掩耳)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半途而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td> |
天旋地轉 | 唐 元稹《望云雅馬歌》:“天旋地轉日再中,天子卻坐明光宮?!?/td> |
月明千里 | 南朝 宋 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
疾如旋踵 | 唐·馮用之《機論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興一亡,疾如旋踵,為國家者可不務乎?” |
暈頭轉向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么快!” |
舊地重游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廣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td> |
夜深人靜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
大包大攬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四章:“他手里搖擺著酒瓶子,大包大攬地說:‘這個小姑娘,跟我投緣分?!?/td> |
杜絕言路 | 《后漢書·袁紹傳》:“操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 |
謙受益,滿招損 | 明·沈采《千金記·延訪》:“謙受益,滿招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