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木岑樓的成語故事

拼音cùn mù cén lóu
基本解釋一寸長的木材同尖頂?shù)母邩潜取T馐瞧瘘c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輕重相比必須標準一樣。后也比喻差距極大。
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
寸木岑樓的典故
有一位任國的人向孟子的學生屋廬子問禮與食哪個重要的問題,屋廬子隨口答道“禮重要”。任人又問道:“娶妻與禮哪個重要?”屋廬子答道:“還是禮重要。”
隨后,這位任人便一本正經(jīng)地說道:“要是按著那些禮節(jié)去找吃的,恐怕就要挨餓、甚至餓死;如果不按著那些禮節(jié)去找吃的,可能就會有吃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難道還要按著禮節(jié)去行事嗎?再有,假如按照親迎禮,就得不到妻子;要是不行親迎禮,就能得到妻子,還一定要行親迎禮嗎?”
這一問,屋廬子沒有答出來。第二天,便去鄒國,轉(zhuǎn)告了老師孟子。
孟子聽后,說道:“回答這個問題有什么困難的?如果不揣度基地的高低是否一致,那么一寸長的小木頭也可能比頂端的高樓還要高。說金子比羽毛重,但是,豈能說三錢多重的金子也比一車的羽毛還要重?拿吃的重要與禮的細節(jié)相比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與禮的細節(jié)相比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這樣回答他:‘扭折了自己哥哥的胳膊而奪取了他的食品,自己便有了吃的;而不扭折,便得不著吃的,那么他會去扭折嗎?越過東鄰的墻去摟抱人家的女子,便得到了妻子;而不去摟抱,便得不著妻子,那么他會去摟抱嗎?”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寸木岑樓)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度己以繩 | 《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繩,接人則用抴。” |
喜笑顏開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又行了兩日,方到常山,徑入府中,拜謁顏太守。故人相見,喜笑顏開。” |
噓寒問暖 | 冰心《關于女人 我最尊敬體貼她們》:“孩子們安靜聽話,太太笑臉相迎,噓寒問暖。” |
冰解的破 | 清 曾國藩《<經(jīng)史百家簡編>序》:“惟校讎之學,我朝獨為卓絕,干嘉間巨儒輩出,講求音聲故訓,校勘疑誤,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
憂喜交集 | |
枝對葉比 | 唐獨孤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壞也,儷偶章句,使枝對葉比,以八病四聲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
匡亂反正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jīng)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 |
人心歸向 | 《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
源源不斷 |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