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狐悲的成語故事

拼音tù sǐ hú bēi
基本解釋兔子死了;狐貍很悲傷。比喻因同類遭遇不幸而悲痛傷感。悲:悲傷。
出處元 汪元亨《折桂令 歸隱》曲:“鄙高位羊質虎皮,見非辜兔死狐悲。”
兔死狐悲的典故
從前,一只兔子和一只狐貍為對付共同的敵人――獵人,彼此聯盟發誓,發誓要同生死,共患難。一天,當他們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時,不料一群獵人突然前來,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貍也險遭不測。獵人走后,狐貍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
有個長者經過,看見狐貍在兔子旁邊哭泣,覺得奇怪,就問狐貍哭泣的原因。 狐貍悲哀的說:我和兔子同樣是微小的動物,是獵人捕獵的對象。我們相約共同對敵, 共生死,同患難。現在我的同盟被獵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著我明天的死亡。我們是真正的朋友,我哪能不傷心哭泣呢!
長者聽了,嘆著氣,說:你為這樣的同伴哀悼哭得有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兔死狐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致遠恐泥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習非成是 | 西漢 揚雄《法言 學行》:“習乎習,以習非之勝是,況習是之勝非乎?” |
翩翩起舞 | 唐 李白《高句驪》:“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
苦思冥想 | 巴金《創作回憶錄 關于<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制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
秣馬厲兵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 |
口快心直 | 清 曹雪芹《紅樓夢》:“云姑娘,你如今長大了,越發心直嘴快了。” |
驚心動魄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
遁入空門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門,我聽見,并不驚異。” |
經緯天下 | 《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 |
色中餓鬼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一個字便是僧,兩個字是和尚,三個字鬼樂官,四字色中餓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