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仁假義的成語故事

拼音jiǎ rén jiǎ yì
基本解釋假:虛假;仁:仁愛;義:道義。指假裝的仁義道德。
出處宋 朱熹《朱子全書 歷代一 唐》:“漢高祖私意分?jǐn)?shù)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義以行其私?!?/p>
暫未找到成語假仁假義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假仁假義)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 | 宋 釋普濟(jì)《五燈會元 法眼宗 西余體柔禪師》:“進(jìn)前即觸途成滯,退后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td> |
掃地出門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還有幾次利息還過的。要是清白掃地出門,總得兩千兩?!?/td> |
勢力之交 | 東漢·班固《漢書·張耳陳余傳贊》:“勢力之交,古人羞之?!?/td> |
肝膽欲碎 | |
安于現(xiàn)狀 | 王朝聞《論鳳姐》第11章:“這樣的夢境,與我那不安于現(xiàn)狀又不能改變現(xiàn)狀的生活實(shí)際有關(guān)。” |
源源不斷 |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td> |
不費(fèi)吹灰之力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fèi)吹灰之力?!?/td>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td> |
溢于言表 | 明 朱舜水《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來書十讀,不忍釋手,真摯之情,溢于言表。” |
不得而知 | 唐 韓愈《爭臣論》:“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