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有天地的成語故事

拼音bié yǒu tiān dì
基本解釋天地:風格或境界。另外有一種境界。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等引人入勝。
出處唐 李白詩《答山中人》詩:“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別有天地的典故
李白,字太白,自號背蓮居士,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祖籍是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因罪遷居西域,出生在碎葉(今獨聯體境內),在綿州(今四川綿陽)的青蓮鄉長大。
李白年輕的時候,愛好劍術,輕財仗義,善于作詩。25歲那年,他身佩寶劍,辭別親人,離開故鄉,出外遠游。幾年間,漫游了現湖南、湖北、江蘇、浙江的許多地方。他才能出眾,抱負遠大,渴望參加政治活動,但是在黑暗的官場里,他光明磊落的胸懷和正直不屈的性格是不受歡迎的,所以十多年沒有結果。
四十一歲那一年,李白受到唐玄宗召見,他的才能在京中轟動一時。但當時的唐玄宗是個一心追求享樂的“太平天子”,國家政務操縱在奸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手中。唐玄宗只希望李白做一個歌功頌德的御用文人。但李白性情孤傲,在皇帝和權貴面前沒有絲毫媚態,因而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誹謗,逐漸不受唐玄宗信任。
當李白看清唐玄宗確實沒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之后,他擔心會因小人的誹謗而遭禍害,就自動要求離開朝廷。在長安的三年生活中,他認清了現實的黑暗和統治者的腐敗,寫出了許多有深刻思想內容的詩篇。
離開長安之后,李白又開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活。由于在現實生活中屢遭挫折,他產生了求仙訪道的想法,希望擺脫丑惡的現實追求美好生活。《山中問答》就是他寫的一首追求美好境界的詩,詩意是這樣的:有人問我為什么棲宿在碧山,我微笑著沒有回答,心中自在悠閑。且看那桃花隨著流水自由自在地飄向遠方,這里另有一種境界,不同于黑暗、污濁的人間。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別有天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不可勝舉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 |
明若觀火 | 《尚書 盤庚上》:“予若觀火。”宋 蔡沈集傳:“我視汝情,明若觀火。” |
不折不扣 |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墓生活!” |
貧賤不移 | 《孟子 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嫁狗隨狗 | 宋 陳造《題六幺后》:“蘭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隨狗雞隨雞。” |
一錢太守 | 清·李漁《無聲戲》第二回:“成都有個知府,做官極其清正,有一錢太守之名。” |
囊螢映雪 | 元 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又紅又專 |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絕大多數科學技術人員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努力同工農兵相結合,滿腔熱情地對待自己從事的科學技術工作,作出了成績……就整個說來,不愧是我們工人階級自己的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隊伍。” |
顧后瞻前 | 《封神演義》第五三回:“你往我來,遭著兵刃命隨傾;顧后瞻前,錯了心神身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