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溺叔援的成語故事

拼音sǎo nì shū yuán
基本解釋語出《孟子 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quán)也。”后以“嫂溺叔援”喻視實(shí)際情況而變通做法。
出處語出《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quán)也。”
嫂溺叔援的典故
戰(zhàn)國時期,齊國雄辯家淳于髡問孟子男女之間不用手遞受物品是禮,那么嫂子掉進(jìn)水里,小叔子用手去救是禮嗎?孟子認(rèn)為是禮。淳于髡又說天下的人都掉進(jìn)水里,你為什么不去救?孟子回答說應(yīng)該用道去救,而不是用手去救。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嫂溺叔援)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食不充口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無那晚夕的。” |
出師無名 | 《新唐書·東夷傳·高麗》:“莫離支殺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師無名哉?”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jì)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
裾馬襟牛 |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
暴發(fā)戶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書,咱伺候過多少,沒瞧過他這囚攘的暴發(fā)戶,在咱面上混充老爺!” |
志滿意得 | 宋 陸九淵《與劉伯協(xié)書》:“當(dāng)無道時,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滿,君子阨窮禍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鋸、投荒裔。” |
生龍活虎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95卷:“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yuǎn)《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xué)斗唇合舌。” |
喟然長嘆 | 《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jiān)。’” |
言而無信 |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