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不容誅的成語故事

拼音zuì bù róng zhū
基本解釋判處死刑也抵償不了所犯的罪惡。形容罪惡極大。誅:處死。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下》:“惡不忍聞,罪不容誅。”
罪不容誅的典故
西漢時期,河內人郭解成為無惡不作的地方一霸,他非常狡猾,敢于請人出面抗拒皇上的命令。漢武帝對此十分不滿,下令把他逮捕歸案,辦案的官員紛紛維護他。御史大夫公孫弘認為他罪不容誅,理應處死,終于漢武帝把他滿門操斬。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罪不容誅)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阿諛奉承 |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 |
玩世不恭 | 明 李開先《雪蓑道人傳》:“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風韻,只是玩世不恭,人難親近耳。” |
以身試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目不忍見 | 《廣東軍務記》:“真為目不忍見。” |
萬馬奔騰 | 宋 劉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盡意無盡,萬馬奔騰山作陣。” |
青云直上 | 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
將寡兵微 | 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然劉備將寡兵微,我則彼立劉朝,復興漢世,非小官之能。” |
光前裕后 | 明 李贄《答耿司寇書》:“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無時刻而不系念。” |
祖?zhèn)髅胤?/a> | 曲波《林海雪原》:“他說涂上既能防凍又能治療,并說這是他祖?zhèn)髅胤健!?/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