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腐蟲生的成語故事

拼音wù fǔ chóng shēng
基本解釋東西腐爛了才會生蟲。比喻禍患的發生,總有內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點,別人才能乘機打擊。
出處宋 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
物腐蟲生的典故
秦朝末年,范增為項羽設計鴻門宴借機殺掉劉邦,項羽沒有決心,讓劉邦得以逃脫。劉邦造謠中傷范增,挑撥他們的關系,項羽中計疏遠范增,結果被劉邦所滅。蘇軾在《范增論》說:“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物腐蟲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錯綜變化 | 清·劉熙載《藝概·文概》:“惟能線索在手,則錯綜變化,惟吾所施。” |
星霜屢移 | 唐 高適《為東平薛太守進王氏瑞詩表》:“星霜屢移,書奏仍闕。” |
一無所有 | 《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
石枯松老 | 金·丘處機《水龍吟·道運》詞:“海移山變,石枯松老。” |
縱橫開合 | 柯靈《向拓荒者致敬》:“這些文學的核心是迫切的現實感,而筆鋒所至,縱橫開合,娓娓而談,從歷史掌故……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視微知著 | |
臨危受命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
角巾素服 | |
拔茅連茹 | 《周易 泰》:“拔茅茹,以其匯。”王弼注:“茅之為物,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茹,相牽引之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