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不生的成語故事

拼音bù sǐ bù shēng
基本解釋指超脫生死的界限。
出處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無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暫未找到成語不死不生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死不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有膽有識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絕世聰明,有膽有識,今年也是七歲,可憐有才無命。” |
香草美人 | 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靈修、美人,以譬于君。”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損人不利己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
流離顛沛 | 宋 洪邁《容齋續(xù)筆 杜老不忘君》:“前輩謂杜少陵當流離顛沛之際,一飯未嘗忘君。” |
巧上加巧 | |
語重心長 | 清 洛日生《海國英雄記 回唐》:“嘆別離苦況,轉忘了母親的語重心長。” |
酒后茶余 | 魯迅《而已集 黃花節(jié)的雜感》:“從別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鄉(xiāng)--的例子推想起來,當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沒有什么意見,若干人當作酒后茶余的談助的罷。” |
鴻儒碩學 | 《晉書·儒林傳序》:“鴻儒碩學,無乏于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