衾寒枕冷的成語故事

拼音qīn hán zhěn lěng
基本解釋衾:被子。被枕俱冷。形容獨眠的孤寂凄涼。
出處宋 柳永《爪茉莉(秋夜)》:“衾寒枕冷,夜迢迢、更無寐。”明 高明《琵琶記》第五出:“[旦]奴不慮衾寒枕冷;奴只慮公婆沒主一旦冷清清。”
暫未找到成語衾寒枕冷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衾寒枕冷)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葉知秋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山川》:“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td> |
經(jīng)幫緯國 | 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司徒詔》:“是以經(jīng)邦緯國必俟曹之勛,燮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td> |
無時無刻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無時無刻不在心上。” |
故步不離 | 清·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xué)者凡事執(zhí)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訓(xùn)》:“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td>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宋 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rèn)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td> |
十羊九牧 | 《隋書 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安步當(dāng)車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齊策四》:“晚食以當(dāng)肉,安步以當(dāng)車,無罪以當(dāng)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
性急口快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那何小姐性急口快,便道:‘娘這話也說得是,那么著,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叫我妹子跟了他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