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胎換骨的成語故事

拼音duó tāi huàn gǔ
基本解釋奪別人之胎以轉(zhuǎn)生;換己之凡骨為仙骨。本道家語。后比喻學(xué)習(xí)前人文學(xué)藝術(shù)的立意和技巧以創(chuàng)新。也比喻重新做人。
出處宋 釋惠洪《冷齋夜話 換骨奪胎法》引黃庭堅曰:“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
奪胎換骨的典故
奪胎換骨原是道家的說法即吃了金丹換去凡骨凡胎后成仙。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黃庭堅認(rèn)為這是換骨法,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進一步加以刻劃形容,這叫奪胎法。也有人說不蹈古人一言一句,用奪胎換骨法可以點鐵成金。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奪胎換骨)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聲東擊西 |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
正本溯源 |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諸制度禮樂,是以為之正本溯源。” |
師心自是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座,謬誤差失者多矣。” |
吉星高照 | 陳殘云《熱帶驚濤錄》:“那是他在香港當(dāng)學(xué)徒時刺上的,帶有‘吉星高照’之意。” |
卑諂足恭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宗世家》:“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 |
放牛歸馬 | 《尚書 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鐵郭金城 | 清·馮桂芬《公啟曾協(xié)揆》:“大軍一至,朽珠枯木亦助聲威;大軍不至,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 |
如履薄冰 | 《詩經(jīng) 小雅 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多謀善慮 |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方便也好。” |
回光反照 | 元 楊暹《劉行首》第三折:“陽臺霧鎖,楚岫云遮,棄死歸生,回光返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