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勇退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 liú yǒng tuì
基本解釋勇:果敢;退:退卻,離去。比喻在官場得意時及時引退,以明哲保身。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五章:“田福軍一回來,他就激流勇退,也許會給省委造成一種他尊重上級決定,并且已改變對田福軍的看法,支持和信任他放手工作的印象。”
暫未找到成語激流勇退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激流勇退)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妄自尊大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
釋車下走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行數百數,以駒為不疾,奪轡代之;御可數百步,以馬為不進,盡釋車而走。” |
取長補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心灰意冷 | 清 梁啟超《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非有堅定之力,則一經挫折,心灰意冷。” |
仁義道德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
可想而知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漢唐俸祿》:“而郊以吟詩廢務,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狀,可想而知。”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觸目皆是 | 魯迅《華蓋集續編 一點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 |
十羊九牧 | 《隋書 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祖傳秘方 | 曲波《林海雪原》:“他說涂上既能防凍又能治療,并說這是他祖傳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