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師動眾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謂指揮大軍作戰。
出處《三國志·魏書·明帝紀》“癸丑,葬高平陵”裴松之注引晉·王沈《魏書》:“即位之后,褒禮大臣,料簡功能,真偽不得相貿,務絕浮華譖毀之端,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咸服帝之大略。”
基礎信息
拼音xíng shī dòng zhòng
注音ㄒ一ㄥˊ ㄕ ㄉㄨㄥˋ ㄓㄨㄥˋ
繁體行師動衆
感情行師動眾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大規模行動。
近義詞興師動眾、勞師動眾、行軍動眾
反義詞單槍匹馬、小打小鬧
英語move troops about stir up the peopl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短褐不全(意思解釋)
- 轍鮒之急(意思解釋)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意思解釋)
- 縱橫開合(意思解釋)
- 信及豚魚(意思解釋)
- 志滿意得(意思解釋)
- 患難與共(意思解釋)
- 大張旗鼓(意思解釋)
- 雞胸龜背(意思解釋)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釋)
- 罄竹難書(意思解釋)
- 戶告人曉(意思解釋)
- 異途同歸(意思解釋)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釋)
- 死不開口(意思解釋)
- 敢不承命(意思解釋)
- 異寶奇珍(意思解釋)
- 龍爭虎斗(意思解釋)
- 平心而論(意思解釋)
- 共為唇齒(意思解釋)
- 立地書櫥(意思解釋)
- 古里古怪(意思解釋)
- 綿里藏針(意思解釋)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釋)
- 福善禍淫(意思解釋)
- 魂飛天外(意思解釋)
- 馳魂宕魄(意思解釋)
- 小巫見大巫(意思解釋)
※ 行師動眾的意思解釋、行師動眾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混世魔王 | 比喻擾亂人世的兇人或驕縱恣肆的人。 |
披肝瀝膽 | 披:披露;瀝:滴下。露出肝臟;滴出膽汁。比喻真心對待;傾吐心里話。也形容十分忠誠。 |
望風撲影 | 比喻做事沒有把握,沒有目標。也比喻毫無根據地盲目尋求。 |
筋疲力竭 | 筋:筋骨;疲:疲勞。形容非常疲乏。 |
靡所底止 | 謂沒有止境。 |
處之泰然 | 處:處理;對待;之:代詞。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沉著鎮定。也指對事情無動于衷。也作“泰然處之”。 |
回光反照 | 指日落時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時發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興奮。也比喻事物滅亡前夕的短暫興旺。 |
四書五經 |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亂;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輩子。后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鑿壁借光 | 鑿:挖。在墻上鑿一小孔,借鄰居的燈光讀書。形容家貧刻苦讀書。 |
掉以輕心 | 掉:原意為搖擺;現只表示一種動作;無實義;輕心:漫不經心。對事情采取輕率的漫不經心的態度;不認真當回事。 |
明爭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進行爭斗;形容內部鉤心斗爭;互相爭斗的情況。 |
人心歸向 | 向:歸向,向往。指人民群眾所擁護的,向往的。 |
臨危受命 | 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
饑腸轆轆 | 饑腸:饑餓的肚子;轆轆:象聲詞;車輪滾動的聲音。肚子餓得咕咕直響;形容十分饑餓。 |
仁義道德 | 泛指舊時鼓吹的道德規范。 |
不費吹灰之力 | 形容事情做起來非常容易,不花一點力氣。 |
古色古香 | (陳設、器物或藝術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古香:古書畫散發出的氣味。 |
直搗黃龍 | 直接搗毀敵人的巢穴。搗:搗毀;黃龍:黃龍府;金人腹地。現泛指敵人腹地。 |
火燭銀花 | 猶火樹銀花。形容張燈結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
塵外孤標 | 塵外:世外;孤標:孤立的標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質。 |
漫不經心 | 漫:隨便;不受約束;經心:在意;留心。說話辦事不用心考慮;隨隨便便;不在乎。 |
飯囊酒甕 | 比喻只會吃飯喝酒,不會做事的人。 |
將奪固與 | 要想得到,必先給予。固,同“姑”。 |
閑情逸致 | 逸:安閑;致:興致。指毫無事物所累;輕松超逸的情趣。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 |
牛驥同槽 | 見“牛驥同皁”。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生知安行 | 生來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從容安然地實現天下的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