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老師都會告訴學習第二外語的學生(注:我們在此提及的第二外語,主要以歐洲語言為主):"你們學習德語 ( 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如此等等 ) 的時候一定要忘記英語。"此話雖不無道理,卻因此而增加了許多學生的心理負擔。作為全球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許多學生花了不小的代價,如果為了學第二外語而刻意放棄英語,是不是會有些因小失大?
其實學好第二外語的關鍵還是在于學習方法和技巧。很多學第二外語的學員一直用英語字母的發音去記誦其他語言的單詞,這其實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因為大部分的歐洲語言(特別是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都有一些固定的拼寫規則。換而言之,那些語言的字母發音或字母組合都有一定的規律,只要掌握這些規律,即便是生詞,也能非常輕松地拼讀出來。而這些發音規則都與字母本身的發音密不可分,因此培養對一門外語的"語感"的第一步,是必須掌握好該語言的字母發音。
其次,就中國學習外語的語言環境來說,第二外語的確不占優勢。先不說能提供高質量的、注重實用性的二外培訓機構不多,就算市面上能夠找到的二外教學材料或學習輔助資料都乏善可陳。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更需要學員自己做一個把握,創造一些學習條件。基本而言,學習第二外語的學員都希望自己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實用交流技巧。而目前市場上能買到的速成教材卻都普遍存在著只注重語法講解,忽視語言應用性,且內容普遍老化的問題。因此,學員在選擇課程時應先向培訓機構詢問清楚課程的側重點。例如樂寧的第二外語課程,幾乎每一門語言都會補充一份原版引進的聽力口語訓練教材,且放慢了語法的講解速度,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言應用的方法,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再次,很多學生都會陷入一個學習誤區--認為學完了初級教材,接下來就該學中級教材,等所有的語法都學完了,再開始上外教口語課。其實這是語言學習過程的 "本末倒置"。其實幾乎所有的語言(包括英語)在日常口語中只需要一部分的語法,許多語法只在書面用語中才會出現,因此,如果目標只是想解決日常口語交流的學員就沒必要把所有的語法都學到家。而應該在剛開始學習時就把學過的語法運用到日常交流中去。
最后,"聽、說、讀、寫"這不但是學習語言必須掌握的四項技能,同時也蘊涵著學習語言的四個步驟。由于在國內能找到的學習材料不多,在這兒講一個最簡單的提高聽力的方法,任意找一本手頭有的教材,堅持每天大聲朗讀20~30分鐘,只要堅持3個月,一定能在聽力上達到一個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