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英語詞匯的演變發展簡直就像是精心設計的惡作劇。在英語中,短小的俗語和諺語俯拾皆是,它們的意思從表面看似乎絲毫不含邏輯,但若追根溯源,它們的起源往往會讓你大吃一驚。
無論真假,下面這四則俗語就有著一些最奇異(也最有爭議)的來歷:
Rule of Thumb 拇指法則
現在的意思:
一條通常的或普遍的基本原則。比如:“The rule of thumb is one part tonic to four parts gin.” (通常的做法是,奎寧水和杜松子酒以1∶4的比例勾兌。)
大多數人說它的起源是……
據稱,17世紀的英國法官弗朗西斯·布勒爵士曾判定只要棍子不超過拇指粗細,老公用棍子打老婆天經地義。
果真如此嗎?
雖然周圍的人個個認為布勒是個臉撲白粉、頭戴假發的大白癡,但事實表明,并沒有任何記錄顯示布勒真的作出過這樣的判決。盡管如此,在傳說中的判決發生約一年后,英國諷刺漫畫家詹姆士·吉爾雷還是在漫畫里編排布勒出場,畫中的布勒正在販售他那拇指粗細的打老婆的專用棍棒。
如果漫畫所指涉的這項判決并不存在,那吉爾雷為什么會創作出這樣一幅畫呢?只有天曉得。也許這件事當時已經以訛傳訛地成了市井傳說。事實上,這條俗語很可能指的是,當木匠和裁縫的手邊沒有尺子的時候,他們就會用拇指的長度為單位進行測量。
Bite the Bullet 咬緊子彈
現在的意思:
接受困難的或者不愉快的事情。比如:“They decided to bite the bullet and pay the extra for the house they really wanted.” (他們決定忍痛添錢買下自己真的想要的那套房子。)
大多數人說它的起源是……
在戰爭中,有時需要進行緊急的外科手術:切除受傷的腿或取出深埋在身體里的子彈。而有的時候,比如當納粹大軍壓近時,根本沒時間實施麻醉。
所以,為了將病人的注意力從正在切除腿腳的手術鋸上引開,外科醫生會想些辦法,但他們不會在病人的胳膊上再捅上一刀。據說,他們會在病人嘴里塞一顆子彈,讓病人咬緊。當然,也可以往嘴里塞皮帶或是襯衫,但即使面對生死掙扎的痛苦時,男人最要緊的還是要看起來像個鐵血硬漢。所以,還是“咬緊子彈”吧。
果真如此嗎?
所有跡象都表明這個結論是對的。但是,請注意,此處我們說的是“所有跡象都表明這個結論是對的”,而不是斬釘截鐵的“是”。確定這些俗語的起源無法做到完全精準。僅存的另一種廣為流傳的解釋認為,這個說法與子彈上膛前的預備動作有關(在使用老式卡賓槍時,需要先把彈頭后面的紙殼咬下來,這樣火藥才會被引燃)。這一說法當然令人完全摸不著頭腦,因為沒有人會將子彈上膛和毅然決然地去做討厭的事情聯系起來。